藏药知识


信誉藏药网浅谈藏医药

2013-01-15 20:53

       高山、鹰鹫、煨桑、颂经,赤条条地把自己的肉体送还给大自然,这是藏民族神圣而普遍的天葬习俗。这一习俗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,整个过程都有僧人从旁诵经。天葬的渊源可远溯到佛祖释迦牟尼。传说他的前世曾是“舍身喂虎、割肉贸鸽”的王子。后人为效仿他,便在灵魂脱体以后,将皮囊供养给能够通天的神鹰,作为对自己
信仰的最后奉献。天葬师在把尸体肢解、供鹰鹫啄食的过程中,逐渐了解了人体的构造,发展出原始的解剖学,这使藏医学与同时代的其他医学相比,具有了独一无二的优势。

        藏民族的哲学观是“大五行”:水、土、气、火、空间。大五行运用在医学上,就是“三因学说”。第一是隆,从中医角度讲,隆类似于气或者风,是有动力的;第二是赤巴,类似于中医里的火,从藏医角度讲,赤巴主要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热量;第三是培根,类似于中医阴阳五行里的水和土,是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赤巴是热性的,培根是寒性的,隆既不偏热也不偏寒,在中间起动力和调节作用。根据这三大因,藏医把疾病最终分成热症和寒症,热症用凉性的药来治,寒症用温性的药来治。两大寒热是藏医永远的主题。

        “曼唐”是藏语的译音,意为医学挂图。公元l7世纪,五世达赖的摄政王弟司・桑吉加措为使《四部医典》更为通俗易懂,主持绘制了八十幅彩色医学挂图。其中第五幅的人体胚胎发育图显示出惊人的生命科学知识。图像标明人体胚胎是由父亲的精虫和母亲的卵子结合而成,胎儿从成形到分娩需要三十八周,期间经历鱼期、龟期和猪期三个阶段。鱼期时,胚胎呈长条形;龟期逐渐长出四肢,形成头部;到了猪期,胎儿所有的器官开始成形。这种从鱼纲、爬行纲到哺乳纲的发育思想,与现代进化论和胚胎学认识极为相似。

        藏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、触、问三诊。望诊是察看病人的体型、肤色等外在体征,其中尿与舌是观察的重点;触诊是触摸全身的寒热,皮肤的润燥、凸起等;问诊即询问患病的时间、部位、症状等。藏医要求患者在脉诊前一天禁食酒肉等难消化或性凉的食物,脉诊时间则选在朝阳初露之时,诊脉的部位与中医相似,但略有差异。

        藏医从对人体构造的准确认识发展出了高超的外科技术。据传早在公元8世纪,藏医就能进行非常复杂的开颅手术,这比西医要早一千多年。公元9世纪中叶,西藏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吐蕃王朝覆灭,藏区出现割据局面,许多外科手术方法也在这一时期失传。直到八百多年后,五世达赖的御医达莫洛桑曲扎根据古书记载,复制了一百多件外科器械,才使后人见识到藏医外科技术的精妙和发达。

        藏民族自古栖居在雪域高原,雄壮和严酷的大自然激发他们创造出独特而完整的医学体系,同时也孕育出理想而多样的藏药资源。青藏高原拥有全世界最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。公元8世纪的《四部医典》记载的药名已超过一千种,公元1 8世纪成书的《晶珠本草》收集了近两千三百种药材。藏药分植物药、动物药、土石盐碱和金属矿物药等,甚至一些名贵的玉石、珍珠、珊瑚、玛瑙等也能入药。

        藏药的采集、标本的采集、药材的选料和配伍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。治热病的药一定要在雪山或者高山的阴面采集,不能在阳面采,治寒症的药才到阳面去采。这是一个大的分类。另外,药物采集之前,要念药师佛的一些咒,采药过程中,也要一边采集一边念咒。采集的地段也有讲究,如果这个地方过去发生过战争、水灾、瘟疫,就不能去采,如果这个地方曾经有著名的喇嘛待过,就可以采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来随着藏文化热和藏药热的兴起,许多患者把治病的希望寄托到藏医药上。这使藏医学者在兴奋的同时也对有限的藏药资源产生担忧。众所周知,一种植物在青藏高原生存下来,是经过了大自然严酷选择的结果。这个过程也许是几万年、十几万年,而人类毁灭它,可能只需要几年、十几年。真是其生也艰,其亡也速。有专家预测,照目前这种“剃头式”的开采速度,青藏高原上一些稀有药材会在五年后绝迹。

 

藏药师微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