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药知识


藏药知识之组配方特点

2013-02-01 11:03


         对很多人来说,西藏和藏医药都充满了神秘。因为她太遥远,几乎使人可望而不可及;还因为她太陌生,以致在脑海里很难找到太多关于她的记忆。然而,正因为这样,西藏和藏药才富有魅力,使人渴望走入她的世界……

  藏药在医理和组方方面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。如:藏族同胞游牧的特点,加以上牛羊肉、酥油等油腻难消化之物为主食,故使得藏区肝胆、肠胃疾病较为常见多发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藏医才能在《四部医典》的理论基础上创制出流传千古的藏药名方验方。
 
  藏药在用药方面也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。在海拔2500米--5000米一带的高山、裸岩、灌木丛地带生产着数百种珍贵药材,如虫草、西藏延龄草、胡黄莲、天麻雪莲、红景天、高原灵芝等。这些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带的雪域药材,不仅纯净无污染,而且药效特别好。

  藏药独特的炮制方法赋予了药物奇特的疗效和意想不到的威力。藏药的炮制方法就有热制、冷制、猛制、精制等多种。不严格遵循传统炮制工艺,药品的疗效往往就会大打折扣。由此,你不难理解为何同一产品由不同厂家生产其疗效往往也不尽相同。

        西藏医疗也与许多东方医疗一样注重调和平衡的道理。基本上,必须人体的微观宇宙与整个宇宙调和,才可能达致健康。“五大”—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—是遍存宇宙的元素,人体和外在世界都由五大构成,五大的相互关系必须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 按西藏医理,五大是生命的根本,这些元素一旦失调,人就会死亡。《西藏度亡经》之中有死亡步骤的详细描述。人死时,构成人体的五大会瓦解,一一返回其原始状态。首先,地化为水,然后水灭入火,火入风,风入空。外界与体内都有微兆表明各个进展阶段。五大解体的同时,人的知觉消失,按和人生前所作所为堕入此生与来生之间的各种不同意识状态。学过禅定功夫的人知道如何辨认阶段,从而居中导引自己的死亡步骤走向较好的下一世。

        根本元素的道理不是西藏文化才有的。古代印度传授《吠陀经》的七圣就冥思过这个题目,得到的结论即是阿优勒吠陀(Ayurveda,意指“长生明论”)医学的基础。中国古代的圣哲和古希腊哲学家亦然。这些古老文化的医学也都有同样的观念:某些基本元素是生命存在的根本。

         这个观念从两千多年前就引起辩论。例如,西元前三百多年时,亚里斯多德就对柏拉图主义(Platonism)所说的元素本质与元素之产生表示质疑。亚氏说:“在我们的先人记录所及的整个过去的时间领域中,不论天界最外层的整个布局,或其任何固有部分,似乎未曾有过任何改变……于是,他们暗示原始的物体是不同于地、水、火、风的别物,并给这最高地位特有的名字一一以太(aither),原因在于它无穷无尽地“永远在跑”。

        西藏学理所讲的五大元素与生活其他方面有复杂多样的对应之处。五大与星象、季节、方向、物质,以及人类意识领域之内一切事物都相通。几百年来有关这个议题的讨论一辩论大致尘埃落定:五大的特性可促成身体活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 从另一个层次看,五大的特质也是形容各种不同状态可用的贴切比喻。例如,地是牢固实在的,可以充当基础。水可促成聚合。火使事物变热。风(空气)帮助生命成长。空(空间)提供活动的余地。

        西藏医生研究这些宇宙不变的元素,从而帮助病人调和本来应有的秩序。西藏药品本身即是用与五大对应的地球物质制成的,药材取自自然界各个角落,植物、矿物、水、宝石、动物均可用。这些药品建起一道桥梁,使个人的根本成分与整个自然世界再度连为一体。

        可能要花十年以上工夫学会的西藏医理,就是要诊断出病人体内哪种元素过少或过多,然后开出适当的药来恢复元素的平衡。比方说,若是诊断出病人胃肠发炎,就应开有清凉作用的药。

        属于葫芦科或胡瓜科的波棱瓜就是具有清凉作用的植物,它的味道虽苦,却能抵消发炎引起的过热。

        味道是一个要件,因为这与其中所含五大元素的成分有关。例如,葫芦籽味苦,是因为含有水与风两大元素。而这两种元素又各有不同的疗效。以属水的药材为例,既有清凉作用,又有融合一体的作用。又如属风的药材也倾向清凉作用,但另外又有轻松、变粗糙、干燥、吸收、增加流动的作用。

藏药师微信: